北侖河上體驗坐公交往复中越
来源:鼎盛游戏app 发布时间:2025-11-02 18:09:24在東興浪淘沙·二橋裡旅行文明街夜市,越南姑娘阮氏蘭冰制造滴漏咖啡。公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
在東興浪淘沙·二橋裡旅行文明街夜市,越南姑娘阮氏蘭冰制造滴漏咖啡。公民網記者 嚴立政攝
在2025年中國東興—越南芒街界河大聯歡活動上,京族獨弦琴藝術傳承人趙霞(右)與越南演奏家潘金成聯袂演奏《游牧情歌》。東興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廣西東興市,因興起於北侖河東岸而得名,地舆坐標獨特:在中國陸地邊界線與大陸海岸線交會處。以北侖河口為起點,向西,中國約2.2萬公裡陸地邊界線,弯曲綿延到達遼寧丹東鴨綠江口﹔向東,中國約1.8萬公裡的大陸海岸線,弯曲扩展直達鴨綠江出海口的萬裡海疆北起點。
北侖河發源於中國境內,全長109公裡,下流60公裡構成中國和越南之間邊界。北侖河入海前勾勒出一段美麗弧線,河流兩岸,是中國廣西防城港東興市和越南廣寧省芒街市。
國與國相鄰,城與城對望,山與海相連。站在北侖河畔,既可欣賞中國的山川河海,也可瞭望越南街景。一幅中越兩國鄰裡相親、煙火融合的周邊友誼畫卷,在這裡缓缓展開。
東興早在漢唐時期,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節點。船隻往來頻繁,貨物集散流轉。1900年,北侖河國際鐵橋建成,邊貿聯系更為緊密。時光荏苒,旧日鐵橋已不復存在﹔现在,橫跨兩岸的北侖河一橋和二橋,承擔著通關與運輸功用,河畔繁華更勝從前。
早上8時,氤氳水汽没有散失,北侖河兩岸已人流如織。中國東興口岸、越南芒街口岸前,通關的人們排起了隊。兩座口岸之間是北侖河一橋,橋中心紅白相間的分担線,是游客最喜歡摄影的当地。顶峰時段,每天有2.6萬人次通過這座橋。
在芒街口岸旁,摩托車停車場早上最熱鬧。人們從各處騎車趕來,停好車,跨橋到中國作业。越南姑娘楊氏庄便是这里边一員。過橋再走百米,就到了她作业的西貢咖啡館。在邻近吃一碗粉,進店換上越南傳統服飾“奧黛”開始作业,下午6時收工回来。“上班出國,下班回國,在我們這裡是平常事。”她說。
上午9時,東興旅行集散中心。一輛公交車駛出站台,車身上用中越雙語寫著“中國東興—越南芒街”。東興與芒街聯合優化口岸聯檢機制,於2024年末開通跨國公交線路。這趟跨國公交每日1班,全程共7站,單程1小時。隻需花15元公民幣,就能解鎖“坐公交出國”體驗。跨國公交的乘客有游客也有上班族,一些人因經常搭乘而熟絡,車上經常充滿歡聲笑語。
公交車抵達東興口岸(二橋),乘務員利長燕走下車,5分鐘就辦好車輛出境手續。隨后,她引導乘客查驗証件。利長燕會講越南語,這條公交線開通以來,她一向络绎在東興和芒街之間。翻開自己的過境証件,上面蓋滿鳞次栉比的出入境章,她笑著說:“這些便是我上班打的卡。”
公交車駛入芒街,雙語招牌隨處可見,越南咖啡店、河粉店和中國小商品零售店等店鋪树立。農貿市場裡擺滿中國調料和越南瓜果,小販熱情講解各種调配秘訣。兩城相鄰,美食可同享,風景可共賞。快捷的交通,讓人們的日子緊密相連。
晚上8時,東興浪淘沙·二橋裡旅行文明街夜市燈火燦爛,燒烤攤“嗞啦”作響,生果鋪香氣四溢,這裡是中越邊民和游客休閑好去處。
“冰冰,來碗糖水,多放點榴蓮!”“好嘞!”越南姑娘阮氏蘭冰在夜市經營糖水店一年多,熟客都叫她“冰冰”。榴蓮泥、椰奶凍、芋圓……玻璃碗裡,食材滿滿當當。“榴蓮是從芒街進貨的,芋圓是從河內發物流過來,地道越南口味。”阮氏蘭冰說,在中國開店,租攤位、引客源、做外賣,需求解決的問題不少,市場办理團隊手把手指導越南商戶,“许多越南人在東興经商,這裡的市場環境很好,辦事很便利。”
沿著北侖河畔的小路拾級而上,穿過郁郁蔥蔥的芭蕉林,便來到“白石芭蕉書屋”。書屋旁的齊白石文明藝術館,现在是中越文明旅行線路上的重要站點。
“齊白石终身仅有的出國經歷便是去越南。1907年和1909年,他兩次來到東興,從這裡出發去越南芒街游歷。他的《芭蕉書屋圖》畫的正是邊境風景。”每當越南研學團到訪,藝術館籌建人陳藝誠總會講起這段故事。
100多年前,越南風景進入齊白石畫作﹔现在,中越畫家常常並肩揮毫。為獻禮中越建交75周年,16位中越書畫家一同創作16米畫卷《北侖河記憶》,一紙丹青串起兩岸風物:起筆於東興海灘,漁舟點點,海鳥飞翔﹔中段描繪僑批館、中越公民友誼公園,山林蔥郁、游人如織﹔落筆在芒街,水榭荷香、樓閣树立。
藝術館一角,10歲小姑娘林泳錚正在畫一幅絲瓜圖。“線條要穩,形才准,然后再講布局。”指導她的是東興齊白石文明研讨會會長唐舒展。
林泳錚母親是越南廣義人,父親是福建人,一家人在東興久居。“因為這裡日子習慣和越南附近,去芒街也便利。”母親張氏美娘說,“有一次在芒街玩耍,遇到唐老師在辦齊白石畫展,孩子一眼就喜歡上了。從那今后就跟著唐老師學畫,已經學了兩年。”
唐舒展現在常駐藝術館,經常招待越南學生與游客,每年都會赴芒街舉辦畫展。“越南也有用毛筆畫畫的傳統,中越在筆墨裡有天然共鳴。”唐舒展說。
“游歷越南山水,野蕉數百株,映得滿天都成碧色。”這是齊白石筆下的“出境游”經歷。现在,東興與芒街聯手打造旅行線路,將筆墨形象變為實景體驗。芒街一側,齊白石去過的当地已經種上芭蕉樹。本年4月,東興啟動中越界河游項目,游客可搭船欣賞兩國山水。豐富多樣的文明旅行活動,讓中越民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在不久前舉行的2025年中國東興—越南芒街界河大聯歡活動上,京族獨弦琴藝術傳承人趙霞與越南演奏家潘金成聯袂演奏《游牧情歌》。一根琴弦、一個搖杆,在藝術家手中被輕輕撥弄,動人旋律便流动而出。潘金成表明,通過音樂增進兩國友誼、建立沟通的橋梁,十分有意義。
本年5月1日,為紀念東興與芒街締結友爱城市10周年,2025首屆中越跨境自行車騎行活動舉行。隨著發令聲響,240余名中越騎行者從東興市竹山村“山海相連地標廣場”出發。車輪飛馳,紅樹林掠過身旁,海風吹來浪聲相伴。一路騎行,沿途既有東興熱鬧街景,也有芒街城市風光。
東興騎行愛好者張萬嬋早早報了名。“曾经一個人騎行看風景,現在我们一同騎,更有氛圍。”她說,騎行隊伍進入芒街,當地居民身著美丽傳統服飾,站在路邊熱情揮手歡迎。在騎行終點的芒街茶古廣場,張萬嬋收到一枚象征友誼的紀念章。黃綠相間的紀念章上,刻畫著兩位騎手並肩前行的身影,布景是連通兩國的北侖河一橋。
體育,正成為東興對外沟通的一張亮麗手刺。本年,從跨境足球、跨境騎行再到中越武術比賽,中越合辦體育賽事輪番演出。一場場精彩的比賽,帶動兩國公民友誼升溫。
本年2月,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元宵節足球友誼賽在東興市體育場開賽,近兩萬名兩國觀眾到場,吶喊聲響徹天空。這項擁有30年歷史的足球賽,是北侖河畔的年度體育盛事,现在更成為東興與芒街聯手打造的跨國賽事。
36歲的越南工人黎文河,是東興球場上的“老面孔”,曾參加過10屆足球友誼賽,表現超卓。现在,他是東興3家足球俱樂部成員。他告訴記者:“東興的每家足球俱樂部幾乎都有越南球員,我们一同商讨,一同成長。”
“4月來比賽,5月來訓練,6月來串門”——黎文河笑著告訴記者,他與東興的關系不止於足球。他喜歡騎車游覽東興,也常和當地朋友坐在街邊攤,邊聊足球邊品嘗地道美食,“足球讓我結識了许多中國好兄弟。”
芒街人熱衷匹克球,東興隨之興起﹔氣排球在中國火熱,越南朋友也一試身手。本年夏天,匹克球、氣排球、網球賽事在東興與芒街次序登場,男女老少皆可參與。“在東興的體育場上,經常能看到中越群眾混合組隊,一同打球、鍛煉。”東興市體育中心負責人石林麗介紹,這些賽事多為民間自發組織,氛圍輕鬆自在。
北侖河畔,友誼畫卷不斷鋪展:橋上人流不息,雙城日子繁忙有序﹔藝術館內,中越游客共賞兩國水墨丹青,體驗文明融合魅力﹔河畔球場,球員奔驰如風,觀眾熱情喝彩……河水靜靜流动,見証跨过國界的周邊友爱與情誼。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端,擁有陸地邊境線101公裡、海岸線538公裡,是中國仅有與東盟海、陸、河相連的城市。這裡集聚多個國家級開放渠道,包含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廣西東興產業園區等,擁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5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點)。防城港是中國西部榜首個億噸大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個港口互易商货通航。
近年來,防城港市通過舉辦“北部灣開海節”“京族哈節”等特征節慶,以及跨境足球賽、海上龍舟賽等體育活動,建立起中外文明沟通橋梁。防城港市還著力打造“邊關風情帶”“邊海風景道”等特征文旅品牌,讓游客在“上山下海又出國”的過程中,感触新時代中國邊境城市的開放生机與人文魅力。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