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游戏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弹簧

“喜欢青年”的上海激活城市“年轻力”

来源:鼎盛游戏app    发布时间:2025-11-19 16:53:27

在上海,有为青年提供创业、生活“不打烊”服务的24小时“年轻力”城区,有让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

产品详情

  在上海,有为青年提供创业、生活“不打烊”服务的24小时“年轻力”城区,有让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有“家”的归属感的活力社区,还有在柴米油盐上生长出诗和远方的青年经济集聚区……近年来,上海共青团联动有关部门出台可感知、可触达的惠青政策,引领青年思想、服务青年成长、动员青年建功,不仅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支撑,更广泛动员青年将个人发展融入城市进步,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11月11日至14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采访活动在上海展开,走进城市为青年提供成长的沃土,触摸青年深度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

  对于复旦大学《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星火”服务队)队长温鑫而言,每一次讲述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故事,都会有新的体悟和收获。“面对上百个不同的参访群体,我们有上百个不同的讲解版本。为了回答他们的提问,队员们不仅要把两万余字的讲解稿熟稔于心,还要延伸阅读和陈望道相关的书籍,了解当下的政策方针和时事热点,甚至熟悉场馆里每一把椅子、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温鑫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3年来,她的讲解稿越写越长。“量变促成质变,我的理论知识功底也慢慢变得深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围绕一本书、一个人、一件事,“星火”服务队不停地改进革新宣讲方式,将《宣言》和陈望道翻译《宣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每个人。

  从研究生新生入学时第一次聆听陈望道的故事时的心潮澎湃,到正式成为“星火”服务队队员时的踌躇满志,再到讲解满百场时的笃定从容,温鑫和队员们一起,将红色星火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近年来,“星火”服务队参与支持上海“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探索,助力上海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推出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线”,推出《望道》电影思政课、“小火花”小小讲解员等活动,还立足场馆讲解和“行远计划”社会实践,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与“行走中的思政课”,满足广大师生和校外群众的理论学习需求。

  在上海杨浦区,也有一支始终坚守一线、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常青树”——“老杨树宣讲汇”。这是一支由300余名平均岁数73岁的离退休干部组成的宣讲团。自2020年6月成立以来,这支队伍深入社区、校区、园区,累计开展宣讲3200余场,覆盖受众超百万人次,已成为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的亮丽名片。

  “怎样让理论宣讲不‘高冷’?”“青年如何讲好新时代故事?”近日,在团杨浦区委举办的“青杨接力传薪火 激扬青声启新程”“新青年”对话“老杨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交流活动中,第三批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贾鹏飞表示,“理论宣讲不仅要立足真实生活,不断的提高知识增量和信息增量,还要在做到准确、规范的基础上,以青年化话语实现理论浸润,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真正走进青年心中。”

  一面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底色,另一面是浪漫文艺的诗和远方——这就是上海市长宁区青春经济集聚区里不同业态共生共融的生动写照。“宠物经济、香氛疗愈、早C晚A……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消费中的情绪价值,而且兴趣爱好随潮流变化快,这也为青春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团长宁区委书记郭文瑞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愚园路依托其丰富的历史风貌和建筑形态,吸引100余家商铺入驻,实现跨界融合。故事商店就是这里面之一。

  “流水的店长,不变的梦想”——这个10平方米的空间,容纳了许多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创邑(愚园路街区)品牌负责人许引兰介绍说,故事商店是由江苏路街道支持打造的公益性共创空间,更是街区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的核心载体,“街道公益提供沿街铺面,将其打造成居民情感交流的‘解忧杂货铺’,也是青年创业的‘试验田’与本土品牌的展示窗口”。

  依托街道“前店后企”的营商服务,故事商店推出“每月店长”计划,一方面用交换故事的形式,向游客展示街区的历史、城市更新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征集共建店长,给年轻人一个实现自身线下创业梦想的空间。去年,故事商店开展了30多场文化活动,收集了9000多张故事卡片。

  在摸排和走访中,郭文瑞发现,在青春经济集聚区的“流量”逐渐转化为“销量”的同时,一些原创店铺也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门店扩张经营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为此,长宁区成立了新兴起的产业青年创业人才协会,吸纳更多青年成为“青春合伙人”,会同有关部门为青年创客提供强大支撑。今年,长宁区还将“青春经济”纳入区优化营商环境8.0版,成为“八张特色牌”之一,助力青春经济新业态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和城市更新,青春经济集聚区不仅有像故事商店一样的‘老朋友’,也有等着排队入驻的‘新朋友’,愚园路上的青春业态一直在‘更新进行时’。”许引兰说。

  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张江科学城,一种聚焦职住平衡与全天候全场景满足的新型生活模式——“24小时年轻力单元”正在青年群体中兴起。“浦东以青年人才社区为核心,从青年学堂、青年社群、青创空间、青春运动和活力街区5个方面做全方位提升,让青年在步行可达的周边区域能完成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的全部需求。”团浦东新区区委基层工作部(权益部)部长蔡娱乐表示。

  为了助力“年轻的事业”加速成长,今年4月,浦东新区出台《浦东新区关于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浦东“青创15条”),围绕青年人才实习、求职、创业、发展全链条形成五方面15条支持举措。其中,聚焦降低青年人才居住成本,推出100万平方米以上低租金青年公寓,通过驿站服务提供阶梯式免费住宿等措施,为来浦东实习、工作或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浦东新区正在打造7个青年人才社区示范项目,纳仕青年人才社区就是这里面之一。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武志超介绍说,整个社区分3期建设,提供近5000套租赁住房,30-40平方米的青年公寓为主力户型,民用水电标准,室内家具家电齐全,可拎包入住,为青年走出校园、走向成长发展和创新创业的广阔天地,提供了多元化的安居保障。

  得益于浦东“青创15条”中“推出100万平方米以上低租金青年公寓”政策,毕业3年内的高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来浦东重点产业领域工作的,可享受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最长3年的优惠支持。

  据统计,作为张江科学城的主要安居载体,入住该青年人才社区的40岁以下青年占比达80%;超过75%青年来自张江科学城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科研院所。

  除了真金白银提供的“硬”支持,青年人才社区的“软”服务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围绕青年的全时段新需求,社区开放了许多共享空间供年轻人阅读、洽谈、社交,还有24小时不打烊的健身房、便利店等,更有青年学堂、青年社群、产业沙龙、青年夜校等活动。

  在十余个青年社群中,有一个热度持续攀升的“不划水”俱乐部,主要是由赛艇等水上运动爱好者组成。“赛艇运动对体能和团队默契度要求比较高,很适合青年渴望社交、强身健体的需求,我希望可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划划水’,边健身边交朋友。”俱乐部主理人崔冰说,成立两个月来,该社群的学员人数已有80多人。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营造高品质、低成本且充满了许多活力的综合环境,将社区打造成不相同的领域、不同背景青年人才汇聚交流、灵感碰撞的生活场域,让年轻人爱上张江、爱上浦东。”武志超说。

  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上海徐汇“模速空间”已吸引超200家企业入驻,带动全区集聚近800家大模型企业。走进“模速空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下楼是上下游、更是上下友”,园区联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上海创智学院等高校院所、腾讯阿里等头部企业,衔接“同一屋檐”下的产业链条。在团徐汇区委牵头下,“模速空间”团委还会同园区周边的市区重点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团委,共同发起成立AI应用场景创新青年建功联盟,发动团员青年的力量,助力“上下楼更是上下游”的产业合作生态。

  直面“创业青年最要说明”“新兴企业能获得什么”,“模速空间”团委除了搭建跨界交流的桥梁纽带,还联动业务部门为公司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算力支持方面,我们通过调研企业实际的需求,联合合作伙伴推出算力超市、算力生态专区和专属数据中心,累计为企业申报市区两级算力补贴超亿元;语料生态方面,依托开放数据平台OpenDatalab,累计发布语料数据超210TB。”“模速空间”团委书记车龙萍表示,这些多元支持,不仅让企业能够专注研发创新,还促进了园区企业、青年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模速空间”成为大模型青年人才集聚、成长、发展的理想之地。

  外卖骑手是典型的灵活就业岗位,也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为了给外卖骑手提供稳定的就业保障,近日,美团通过官方微信号宣布,骑手养老保险补贴正式覆盖全国。据了解,这是行业首个面向全部骑手开放的社保补贴方案。

  “不管是长期稳定跑单,还是过渡兼职的骑手,都可灵活自主参与。同时,考虑到很多骑手有照顾家庭、过渡就业等特殊需求,我们还为骑手拓展创新了大病关怀、子女教育支持等进阶保障福利。这些保障不仅面向全行业所有骑手,更是行业内首次将骑手家属子女也纳入其中。”美团(上海)团委书记陈鑫胤说,截至目前,美团已初步建成覆盖全部骑手的多层次福利保障网。

  此外,美团还联动杨浦、徐汇、闵行等地的商圈和社区,形成“骑手友好社区”,为一线骑手创造更和谐的工作环境。如今,“骑手友好社区”模式已复制推广到全国。骑手在小区入口处扫描物业小程序码,实现一键登记、即时验证,门禁系统识别骑手身份后即开门,整个通行过程仅需数秒,提升骑手通行效率的同时,也保障小区访客登记的秩序。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150多个城市的近3万个社区加入“骑手友好社区”。

  两年前,外来务工人员吴涛入住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时,便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当时这里居住环境干净整洁,配套设施和服务也非常好,关键是这里考虑到一线城市建设者的真实的情况,设置了双人间、四人间等性价比超高的房型,让我们大家可以省去后顾之忧安心工作。”

  在入住之前,吴涛租住在老旧小区的一间卧室,1800元的房租几乎占工资的1/3,如今他每个月花500元租了华润有巢社区四人间的一个床铺,生活成本大幅度的降低。“这里邻近社区食堂、有卫生服务站、增设了可以通往地铁站的公交站点,居委会筹备组和物业也会定期组织丰富的社群活动,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春节期间一起做年夜饭、包饺子;夏季高温时节创办“爱心加油站”公益站点,为一线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用品;组织篮球友谊赛和音乐节……跟着时间的推移,吴涛感觉自己和这个“家”之间的链接越来越紧密。

  华润有巢居委会筹备组林芸介绍,如今,华润有巢社区住户有3000人左右,入住率达94%,18-35岁人员占比达75%左右。为了让青年在社区更有归属感,社区通过“有巢YI家”议事厅广泛听取青年住户的需求,今年新增以中医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提供延时服务;此外,今年新设“15分钟就业服务站”,除了能查询到企业的招聘信息,还能参加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课程等。